其他項目

一、交里橋龍王廟會
作者:楊浩有   發(fā)布時間:2019-06-23    瀏覽:
  交里橋位于曲沃縣東南三公里的交里村北,因建在交里村而得名,又因天河與澮河相交于此而被稱為交里橋。交里橋橫跨在澮河中游上,橋體由青石砌成,為七孔石拱橋。橋孔8米、橋高11米、寬7.7米、長141米,結構精巧、造型美觀。橋頂由青石鋪面,兩側護欄均為花崗巖精雕,每塊欄板高1米、長1.5米,上刻建橋捐銀人的姓名和捐銀數量。每塊欄板的連接處由石柱支撐,石柱上雕有瓜、果、獅、猴,共200余尊。在當地一直留傳著:交里橋,七孔窯,七十個獅子八十個桃,還有二十四個挨打貓。其中挨打貓就指的是石柱上形態(tài)各異的石猴。原來的交里橋,除了桃、猴、獅的雕塑外,還有甜瓜和石榴的雕塑點綴其間,形象逼真,栩栩如生,足以說明大橋的設計者,不但注重橋體的堅固耐久,而且兼顧到它的藝術性和美學性。在大橋護欄兩端,還各塑大型石獅一對,它們蹲坐于南北橋頭上,相對而視,威武雄壯,仿佛以它們的勇猛氣勢來護衛(wèi)大橋的安全。
  交里橋是曲絳公路上的咽喉,歷史上為晉豫要津之一,也是曲沃通向中條山官道的必由之路。明清時期,商賈們販運木材、山貨、藥材、食鹽等土特產,均由此通過,然后轉運曲沃縣城,暢銷南北各地。因此,交里橋地理位置得天獨厚,是晉南一帶的貨物轉運要道,也是人們出行的交通樞紐。
  交里橋興建于清康熙九年(1670年),由本縣安吉村的賈生芝,南董村的任之樞、任之棟等人和周圍七個村募集銀兩,苦營12年而建成。
  清光緒版《曲沃縣志》載:“賈生芝,號瑞石,豐姿岸偉,顧盼炯如,性俠烈,遇人有急,罄囊濟之不少惜。交河故無橋,生芝捐金庀材,獨首事焉。迄今人猶感念不置云。”從此文可以看出,建交里橋首事者為賈生芝,其實他是被感動的捐銀大戶,首先發(fā)起的建橋人為南董村的任之樞和任之棟兩兄弟。對此南董村曾有這樣一個傳說:
  三百多年前,交里村以東的人想去曲沃縣城,必經澮河,那時河灘上無橋,非常難走,若遇天陰下雨,洪水爆發(fā)更是困苦連天,因此,在澮河上建一座橋梁便成了曲沃東南各村村民的一大心愿。恰巧這一年,南董村任姓村民生下一男孩,孩子一生下就滿口牙,他的父母以為是妖怪,想把他扔掉。不想男孩卻會張口說話:“我不妖,也不怪,是建交里橋的任唐在。”家里人愈加奇怪,便沒有遺棄,一直把他養(yǎng)到12歲。任唐在長大后,還上了學、識了字,父母為他起名任之樞。他常到澮河上去考察,和人商量修橋的事,為了籌集到工錢,他打聽到在陜西當巡撫的曲沃人賈漢復,便三次去長安,勸說賈漢復。賈漢復非常贊同,便將銀票匯給其父賈生芝,讓他出頭捐資修橋。任之樞回家后恐怕銀兩不夠,又伙同他的弟弟任之棟到南董、交里、上裴、下裴、營里、裴南莊、安古七村多方游說,村民們都愿意出資。這樣以來,在賈生芝的帶領下,以任之樞為總理事,花費了十幾年的功夫,終于在交里村北建成此橋。橋建成后,村民們?yōu)槠砬簖埻鯛敱S託q歲平安、大橋永固,又在橋西北側的高地上建起一座龍王廟。龍王廟坐北朝南,南有戲臺,北有大殿,中有戲院,七村村民每年于二月初二,龍?zhí)ь^之日前去祭拜,燒香磕頭。同時又因賈漢復全力支持,凡建橋不足銀兩全由他作后盾,村民們感念其恩德,又于龍王廟西側,建起一座賈漢復祠,還為他塑了像,也享受人們的崇拜。
  因為交里橋建得宏偉壯觀,加上一廟一祠的陪襯,成為曲沃縣的一大盛事,清代秀才下裴莊義學先生王煜璋做對聯(lián)一副,描述了交里橋的位置、督工、花費以及三代人修筑、七村集資的盛況和艱難歷程:
  橋起清河,四進士督工,資費十萬金,三世修就;
  會號仁興,五福堂排宴,杯茗一捧雪,七下生成。
  橫披為“樂、樂、樂”,楹聯(lián)對仗工整,特別是嵌入六出戲名,即《四進士》、《十萬金》、《三世修》;五福堂》、《一捧雪》、《七下生》,令人十分贊嘆。此聯(lián)寫好后,以木牌雕刻,黑底金字,懸于龍王廟大門之上,供人欣賞。
  龍王廟建成后,每年的二月初二,不僅七村前來公祭,連周邊十里八村的村民也都匯聚而來,人們燒香磕頭,祭拜龍王,祈求風調雨順,國泰民安。七村村正又籌資請來戲班,連唱七天,這樣以來很快就形成廟會。各地的商鋪小販們運來貨物,擺攤設點,搭設帳篷。交里橋兩岸,下裴莊的大街小巷,到處是商鋪,擺滿了針織百貨、布匹鞋襪,以及山貨木材、蔬菜藥材、杈把掃帚、鍋碗陶瓷等。除了貨物外,更多的是各類小吃,其中饸饹面最負盛名。這里的面味正、量足,酸辣適中,特別是入座即食,十分快捷方便,加上燒餅、鹵肉、鹵雞蛋,價廉物美,倍受人們歡迎,成
了曲沃縣的一大名吃。
  廟會期間,七村村民更是花樣翻新,出動各種紅火熱鬧,到會上盡情展演。其中裴南莊的撓抬、安古村的高蹺秧歌、營里村的跑驢、上裴莊的鑼鼓,特別是下裴莊桌上撓臺和以后發(fā)展起來的自行車撓臺更是別有風味,極具特色。
  交里橋廟會傳承數百年,雖然龍王廟早已毀失,祭祀活動沒了,但商貿業(yè)至今仍歷久不衰。
  注:此文材料,主要由原縣政協(xié)主席王震先生提供,并參照曲沃電視臺《印象曲沃》欄目中的“交里橋”原稿整理而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