晉文化典故

唯利是視
作者:   發(fā)布時間:2020-11-04    瀏覽:

 ?。鄣湓矗? 《左傳·成公十三年》:秦背令狐之盟,而來求盟于我,昭告昊天上帝、秦三公、楚三王曰:“余雖與晉出入,余唯利是視。”

 ?。鄣淞x]  “唯利是視”,原謂楚人惡秦三心二意,揭露秦人而告晉人說:“余雖與晉出入,余唯利是視。”后人遂將“唯利是視”引申為一心求利,別的什么都不顧。因而,“唯利是視”亦作“唯利是圖”、“唯利是從"、“唯利是求”、‘‘唯利是聽”;換句話講,“唯利是圖”、“唯利是從”、“唯利是求”、“唯利是聽”,皆是由“唯利是視”引申派生出來的。

 ?。鄣鋵崳? 公元前578年夏天,四月初五,晉厲公派遣魏相出使秦國,去和秦國斷絕外交關(guān)系。

  魏相晉見秦桓公,說:“過去我們獻(xiàn)公與穆公友好,戮力同心,用盟誓加以申明,再用聯(lián)姻加深這種關(guān)系。上天降禍晉國(指驪姬之亂),文公到了齊國,惠公到了秦國。不幸,獻(xiàn)公去世。穆公不忘過去的恩德,使我們惠公因此能在晉國主持祭祀,但惠公又不能成就重大的勛勞,而有了韓地的戰(zhàn)役。后來貴國先君穆公心里又懊悔,因此就成就了我們文公(指公子重耳),這都是貴國先君穆公的功勞,這一點晉國上下是清楚的。

  文公得晉之后,親自身披甲胄,跋涉山川,歷經(jīng)艱難險阻,征服了東方諸侯,虞、夏、商、周的后裔(虞、夏、商、周之胤)都向秦國朝見,也就已經(jīng)報答了過去秦王的恩德了。鄭國人侵犯秦國的邊境,我們文公率領(lǐng)諸侯們和秦國一起包圍鄭國。而貴國的大夫卻背著文公,同鄭國簽訂了盟約。諸侯們憎恨這件事,都憤憤不平,打算和秦國拼命。文公知道了,十分恐懼,安撫諸侯,秦軍才得以安全返國,沒有受到任何損害,這不能不說是我國有功于秦國之處。不幸得很,我國文公去世了,貴國穆公不善,以為我們新君襄公軟弱,侵犯我國的崤地,斷絕我們同友好國家的往來,攻打我們的城堡,滅絕我們的滑國,離散我們的兄弟,擾亂我們的同盟,顛覆我們的國家。我們襄公沒有忘記君王過去的勛勞,而又害怕國家被顛覆,這才有了秦晉崤地之戰(zhàn),但是我們襄公還是愿意在穆公那里解釋罪過,可是貴國穆公不聽,反而同楚國結(jié)盟,打我們的主意,奈天意保佑我國,成公喪命,穆公之謀因此不能在我國得逞。

  及至君王(指秦桓公)繼承君位以后,我國的國君景公引頸西望說:‘秦國大概要安撫我們了吧!’但是君王令我國寒心失望,不但不肯加惠于我們,同我國結(jié)盟,反而乘我國有狄人的禍亂,侵人我國的河縣,焚燒我國的箕地、郜地,搶割我國的莊稼,騷擾我們的邊疆,我國不得已才有了秦、晉輔氏戰(zhàn)役。

  君王也后悔災(zāi)禍的蔓延,而想求福于先君獻(xiàn)公和穆公,派遣伯車前來通知我國的景公說:‘我跟您同心同德,拋棄怨恨,重溫以往的恩惠,以追念過去的勛勞。’盟誓還沒有完成,我國景公就去世了。我國寡君厲公因此而有令狐的會見。君王又不善,背棄了盟誓。白狄和君王同在雍州境內(nèi),他們是君王的仇人,我們的姻親。君王前來命令說:‘要跟我們聯(lián)合攻打狄人。’我國國君不敢顧惜姻親,畏懼君王的威嚴(yán),就給將士們下達(dá)了攻打狄人的命令。但君王對狄人有了別的考慮,反而告訴狄國說:‘晉國就要攻打你們了!’狄人聽了貴國‘好心’的通報,非常厭惡,就又轉(zhuǎn)告了我們。狄人說:‘秦國背棄了令狐盟約,又向我們請求結(jié)盟’。狄人還說:‘不僅如此,楚國人也討厭,秦王反復(fù)無常,也來告訴我們秦國背棄了令狐盟約,而楚向我們請求結(jié)盟。’狄人還告訴我國:‘秦楚對著皇天上帝、秦國的三位先公、楚國的三位先王祝告:我們雖然和晉國有往來,我們只是唯利是視。’因此,狄人告訴我國說:‘我們討厭秦反復(fù)無常,故而把它公布出來,以懲戒言行不一’。諸侯都聽到了這些話,由于這樣才痛心疾首,親近我國的國君。我國的國君這次率諸侯來,只是為了請求友好,君王如果加惠而顧念諸侯,可以同大家結(jié)盟。君王如果不賜于大恩大惠,我國國君也就率諸侯退去了。”

上一篇:楚囚對泣
下一篇:痛心疾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