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他項目

五、西許村老爺廟會
作者:楊浩有   發(fā)布時間:2019-06-23    瀏覽:
  西許村老爺廟會最早是在西許村東南方的關老爺廟中舉辦。關老爺廟坐北朝南,占地五六畝,由大廟門、二廟門、戲臺、東西走廊、獻殿和北大殿組成。主殿內塑有關老爺神像,二門外塑有周倉站像。周倉手握青龍偃月刀,刀頭放在一高大的磨刀石上,形像為磨刀狀。廟門口右側有一匹站立著的石雕駿馬,馬背上有布縫的褡褳。據(jù)說,此褡褳兩邊口袋可檢驗貨物的真假。逢會期間,各地商戶們要提前將貨物樣品拿到廟中,由守廟人將貨品放入褡褳中進行檢驗。凡是真貨者,準予在廟會上擺放,凡是假貨者一律退回,所以廟會上貨真價實,讓趕會民眾樂于選購。
  據(jù)村中老年人傳說,此廟最早建于漢唐時期,幾經(jīng)翻修,到清代時依然規(guī)模宏大,香火極為旺盛。因西許村村民歷來重視棉花、煙葉種植,從清道光年開始,村中先后建起四家煙坊,有日生昌號、宏盛號、裕宏源號、玉通永號,四家煙坊的興盛與發(fā)達讓西許村民的農業(yè)生產和經(jīng)濟發(fā)展有了很大的改善。為祈求糧棉永久豐收,煙坊生意日益興旺,四家煙坊掌柜,于每年農歷四月初,都要置辦供品到老爺廟中進行隆重的敬獻活動,并請來戲班在廟中戲臺連唱七天大戲。附近各村村民,像東許、上太許、下太許、南太許、張莊、神泉、安泉等村,都匯聚而來,拜神、看戲,湊熱鬧。各地商鋪也齊涌而來,擺攤設點,給人們提供購物、娛樂、餐飲等諸多方便。從此便興起廟會,而且一年比一年更加紅火熱鬧。
  廟會在清末至民國年間發(fā)展到鼎盛時期,從每年的農歷四月初六起會,初八為正會,會期七天。逢會期間,以四家煙坊為首,聯(lián)絡七村村正、閭長,攜帶厚重的祭品,到老爺廟中祭拜。跟隨祭拜隊伍的是各村的紅火表演,有鑼鼓隊、腰鼓隊、高蹺隊、舞獅隊、旱船隊、花棍秧歌隊等,成百上千的隊伍聚集在西許村南門外的場地上,盡情地展演一番。四鄉(xiāng)八村的村民們也都趕來圍觀,形式十分歡暢,場面極為熱烈。附近各縣、本縣各區(qū)、鄉(xiāng),千余家店鋪、商販們也云集于西許村,從南門外老爺廟周圍,到村中大街小巷,一直延伸至西門外的大道上,到處都是搭設的帳篷,遍地都是貨物攤點,除了針織百貨、估衣鞋帽、日用雜貨、山貨特產、鍋碗瓢盆、甕罐盔盂、蔬菜瓜果、糧棉煙葉外,更多的是桑杈、木锨、鐮刀、掃帚、麥繩、磨石等,因此時麥收在即,村民們急需夏收農具,會上為收割小麥準備的農具極為充足,所以西許廟會被人們稱為“杈把掃帚會”。
  1938年秋,日本鬼子占領曲沃后,為保證曲沃到臨汾這條交通運輸線的暢通,在西許村裕宏源煙坊內設立據(jù)點,駐扎一小隊日軍。他們?yōu)榱诵夼跇?、燒火做飯,將村中許多廟宇拆毀,其中就有這座關老爺廟。從那時起,關老爺廟消失了,村民四處逃難,廟會隨之停辦。
  日寇投降后,從1947年開始,在西許行政村的統(tǒng)一安排下,重新興起廟會,廟會會址由村南門外移至西門外。那里有座財神廟,坐北朝南,由戲臺、廟院、東西廊房和北大殿組成,主殿敬有猗頓財神爺像。村中煙坊都已停辦,由行政村領導會同各村村長、閭長,到財神廟中祭拜,各村紅火熱鬧照樣前來助興,也請來戲班,在廟中南戲臺演唱七天。屆時,各地商戶們照樣匯聚而來,在西門外的大道兩旁擺攤設點,進行營銷活動。附近各村村民齊來趕會、看戲、購物,使廟會再度興盛起來,一直延續(xù)到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才逐漸消失。
  注:此文材料,主要由東許村民袁建才,西許村退休教師寧維道、衛(wèi)保國等先生提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