晉文化典故

完璧歸趙
作者:   發(fā)布時間:2020-11-04    瀏覽:
  [典源]  《史記·廉頗藺相如列傳》:趙惠文王時,得楚和氏璧。秦昭襄王聞之,使人遣趙王書,愿以十五城易璧……曰:“誰可使之”,相如曰:“王必無人,臣愿奉璧往使,城入趙而璧留秦,城不入,臣請完璧歸趙。”……相如奉璧奏秦王,秦王大喜,傳以示美人及左右,左右皆呼萬歲。相如見秦王無意償趙城,乃前曰:‘‘璧有瑕,請指示王。”王授璧,相如因持璧卻立,倚柱,怒發(fā)上沖冠……持其璧睨柱,欲以擊柱。秦王恐其破璧,乃辭謝固請,召有司案圖,指從此以往十五城都予趙。相如謊稱受璧須齋誡日,秦王無奈,只好應允。相如度秦王雖齋,決負約不償城,乃使其從者衣褐,懷其璧,從徑道亡,歸璧于趙。
 ?。鄣淞x]  藺相如奉使秦國,交涉以和氏璧換取秦城時,識破了秦王訛詐,巧妙地使和氏璧安然回到趙國。遂后便以“完璧歸趙”或“完壁”等表示事物完好歸原。后世遂演繹出:“連城璧”、“連城玉”、“連城價”、“價連城”、“趙璧”和“相如璧”等典故。
 ?。鄣鋵崳? 公元前283年,秦昭襄王聽說趙王得了“和氏璧”,就是當初楚國丟了的害得卞和受了冤枉的那塊玉璧,他派使者帶了國書去見趙惠文王,說秦王愿拿出十五座城來換那塊玉璧,希望趙王答應。趙惠文王召集大臣們商量。給吧,又怕上當;不給吧,又怕強秦出兵。君臣們計議了半天,拿不準主意。趙惠文王問誰能出使秦國辦好這件事。他瞅了瞅大將廉頗,廉頗低頭不語。  
  當時有個宦官叫繆(miao,音妙)賢,他對趙王說:“我有個門客叫藺相如,他是個挺有見識的謀士。我想他可以勝任,出使秦國。”趙惠文王召藺相如問道:“秦王拿十五座城來換孤王的玉璧,先生認為答應為好呢,還是不答應好呢?”藺相如說:“秦國強,趙國弱,不能不答應。”趙王接著又說:“要是我們把璧送去了,秦國不給城,怎么辦呢?”藺相如說“秦王拿十五座城來換一塊玉璧,這個價錢夠高的了。我們要是不答應,錯在我們。要是我們把璧送去,秦國不交出城來,那么錯在秦國了。依我說,寧可叫秦國擔這個錯兒,咱趙國可不能不講道理。”趙惠文王問:“先生能去秦國一趟嗎?”藺相如說:“大王要是沒有合適的人選,那我就去一趟。秦王交了城,我就把玉璧留給秦國。秦王要使詐,不給城,我一定要完璧歸趙。”于是,趙惠文王就拜藺相如為大夫,帶著玉璧和隨從出使秦國。一路上,藺相如左思右想,一直盤算著如何同秦王斗智、斗勇、斗謀,以實踐自己在王廷立下的“完璧歸趙”的誓言。

 
上一篇:怒發(fā)沖冠
下一篇:澠池之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