晉文化典故

四戰(zhàn)之國
作者:   發(fā)布時間:2020-11-04    瀏覽:
  [典源]  《史記·樂毅列傳》:趙,四戰(zhàn)之國也,其民習兵,伐之不可。   
 ?。鄣淞x]  “四戰(zhàn)之國”,亦作“四戰(zhàn)之地”。謂四面受敵之國,或四面受敵之地?!渡叹龝?middot;兵戰(zhàn)》即云:“四戰(zhàn)之國貴守戰(zhàn),負海之國貴攻戰(zhàn)。”《后漢書·荀彧傳》亦云:“穎川,四戰(zhàn)之地也。天下有變,常為兵沖。”
 ?。鄣鋵崳? 趙為三家分晉之一,依次為魏、韓兩國。歷史上稱其為“三晉”。“三晉”地處中原,戰(zhàn)國時的許多大戰(zhàn)役都發(fā)生在這一地區(qū),所謂“逐鹿中原”已從戰(zhàn)國始,秦兵東出,挺進中原,“三晉”首當其沖。戰(zhàn)國中期,趙是合縱的中堅,趙國人才輩出,武靈王胡服騎射,富國強兵,這都是時勢使然和地理環(huán)境的造就。當時的趙國,東鄰燕、齊,西邊秦國和樓煩,南界韓、魏,北近匈奴。在關東(函谷關東)六國中,地處中心腹地,是兵家必爭的要沖,也是;諸侯稱霸中原的必爭之地。
  戰(zhàn)國的著名軍事家樂毅,就是趙國人。公元前295年,趙武靈王沙丘之亂時,離開了趙國,去了魏國。于是,樂毅作為魏昭王的使者到了燕國,燕昭王以上賓之禮接待了他。他開始推讓,遂后便感到盛情難卻,接受了燕昭王的委任,做了燕國的亞卿,輔佐燕昭王報強齊伐燕之仇,于公元前284年大破齊軍,下齊七十余城,齊幾乎亡國。燕昭王死后,燕惠王即位,中了齊將田單的反間計,使騎劫代樂毅為將,樂毅逃回原籍趙國。后來,燕惠王追悔莫及,委任樂毅之子樂間為昌國君,而樂毅則往來于燕、趙之間,燕趙皆以樂毅為客卿。
  樂間居燕三十余年,燕王非常喜歡采納和聽取樂間的錦囊妙計。一天,燕王動了進攻趙國的念頭,召國昌君樂間商量,他問樂間,樂間說:“趙國,是四戰(zhàn)之國(四面受敵之國也),其百姓習兵練武,伐之不可”。燕王不聽,遂派兵伐趙。趙王派廉頗老將軍御敵,大破燕國栗腹之軍于鄗(系趙邑,在今河北省高邑縣東南),活捉了栗腹和樂乘。樂乘是樂間的同宗,于是樂間投奔了趙國。趙國接著攻燕,燕國只得一再割讓土地,向趙國乞求講和,廉頗才率軍解圍而去。事后,燕王悔恨沒有聽樂間的話,冒然向趙國發(fā)動進攻,結果落了個兵敗乞和的丟人下場。他給樂間致函,請求樂間回到他的身邊!

 
上一篇:無競唯人
下一篇:天崩地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