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典源] 《國語晉語四·文公修內(nèi)納襄王》:政平民阜,財用不匱。
[典義] “政平民阜”,其政平謂政治和平,民阜謂百姓物阜;財用謂經(jīng)濟力量,不匱謂財用不缺乏。后世多以“政平民阜,財用不匱”喻富國富民,或太平盛世、清平盛世、清明盛世。
[典實] 公元前636年,晉文公元年,文公修政,聚會百官,授予官職,任用功臣,廢除舊的法令,革掉舊的時弊,減收百姓賦稅,廢棄舊時禁令,廣施恩惠于百姓。賑濟貧困的人,資助沒有財?shù)娜?,給窮困者指出正路,減輕關稅,清除盜賊,使道路暢通無阻,鼓勵通商,寬免農(nóng)夫的勞役。獎勵農(nóng)耕,勸說人們要互相幫助,節(jié)省費用,讓資產(chǎn)富足。教育百官行使國家的權力,宣明德教人,讓百姓性情純厚。鼓勵百官,舉薦賢人,任用有才能的人。要求所有官員按規(guī)章辦事,擇人而用,調整上下官員的職位,鼓勵褒獎奉公守法的。曉喻舊臣中有功的家族,重用賢良,尊敬有地位的人,獎賞功臣,孝敬老人,禮遇客人,親近故舊。對晉、籍、狐、箕、欒、郤、柏、先、羊舌、董、韓等十一族,擇賢任用,擔任宮廷內(nèi)政的官職,任用各個姬姓中的賢明之仕,擔任晉都城內(nèi)的官職。異姓中有才能的人,也不能排除在外,可以擔任邊遠縣邑的官職。對官員的待遇也作了明確規(guī)定,王公享用貢賦,大夫靠采邑生活,士人靠公田生活,一般平民百姓靠出賣勞役生活,百工和商人靠依附的官吏生活,皂隸靠其職務的大小生活,家臣靠大夫的田園收入生活。經(jīng)過晉文公這樣一系列的政治改革,晉國就出現(xiàn)了“政平民阜(政治和平,萬民安富),財用不匱(財用一點不缺乏)”的清平盛世。